答案是 猴
生肖猴
《搜神记》载:“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这只白猿能够将射来的箭一一打掉,而且还在笑。
当神箭手拿起弓时,白猿自知不妙,抱树而号。在这里猿被人格化,正如进化论告诉人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转变而来的。
世界上最凶猛动物是袋狮,比狮子更具杀伤力。 咬伤力几乎与体型相当于它们3倍的现代狮子相同——— 在弱肉强食的生物圈,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凶猛,哺乳动物家族尤其如此。在人们认为的最残忍的动物中,既有“百兽之王”老虎,也有残暴成性的非洲狮,速度超群的美洲豹,还有“阴谋家”蒙古狼。甚至连很多犬类动物都凶狠无比。但是,它们都算不上哺乳动物家族中最凶猛的角色。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哺乳动物中下口最狠、咬劲儿最大的是澳大利亚的有袋食肉动物———袋狮。 科学家近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当地有袋动物的分析,并有了重大发现。这次研究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现存的有袋动物,也有远古动物的化石,科学家想搞清楚的是,这些有袋食肉动物咬伤力究竟有多大? 科学家发现,澳大利亚已灭绝的袋狮比狮子更具杀伤力。 澳洲大陆的环境与南美洲和北美洲的环境相似,这些地方都曾是剑齿猫科动物的天堂。研究人员对39种现存和已灭绝动物的头骨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了它们各自犬齿咬下去产生的力量系数,以此来推测食肉哺乳动物的犬牙所能产生的咬伤力。 研究人员将每种动物的咬伤力与动物的身体体积进行对照,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哺乳动物中,最凶猛的动物不是人们一直认为的狮子、老虎或狼,塔斯马尼亚州的食肉有袋动物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具杀伤力的动物。 除此之外,在研究了已经灭绝的食肉动物化石后,研究人员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们指出,袋狮的咬劲儿最大,只不过这种200多磅重的庞然大物最后一次出现在澳洲已经是3万年前的事了。 但研究小组补充说,虽然澳洲食肉动物中的霸主已经灭绝,人们只能凭借科学的计算来推测它们的凶猛程度,但袋狮的一些近亲并未灭绝,人们从这些动物身上仍然可以看到袋狮的影子。 袋狮的咬伤力与体型是其3倍的狮子相当。 科学家在科学杂志《皇家学会报告》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古生物学者兼哺乳动物专家斯蒂芬·伍洛伊领导了此项研究。他说:“塔斯马尼亚这种凶残野兽的食肉能力经常被低估,一头6公斤(13磅)重的袋狮可以咬死一只30公斤(66磅)重的袋熊!” 该项研究同时表明,这些生活在大约3万年前澳洲的食肉有袋动物的咬伤力几乎与体型相当于它们3倍的现代狮子相同。伍洛伊说:“一头平均重量在100公斤(220磅)左右的袋狮的咬伤力接近一头大约250公斤(550磅)重的现存最大狮子的咬伤力。”
一、蚂蚁: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昆虫,具有社会昆虫的3大要素,即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系统;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蚂蚁发育为完全变态。所有的蚁科都过社会性群体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l、蚁后;2.雄蚁3.工蚁4.兵蚁二、狼: 在动物界中狼是最有秩序和纪律的动物之一.表现出极强的团队精神.狼的团队精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⒈ 整体与个体方面:狼群的社会秩序非常牢固,每个成员都明白自己的作用和地位,一切行动都依每个成员在狼群中的地位而定.狼嚎的原因是为了打破一切等级界限提供时间,场合和机会,狼在一起嚎时,一切等级界限都消失了. ⒉ 善于交流. 狼是最善于交际的动物之一.它们并不仅仅依赖某种单一的交流方式.而是虽需使用各种方式.它们嚎叫,用鼻尖相互挨擦,用舌头舔,采取支配或从属的身体姿态.使用包括唇,眼,面部表情以及尾巴位置在内的复杂精细的身体语言或利用气味来传递信息.三、狮子:狮属群居性动物。一个狮群通常由4-12个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以及1至6只雄狮组成。这几个雄狮往往也有亲属关系,例如兄弟。狮群的大小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往往比较大,因为那里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狮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但大部分狮群维持15个成员左右,小一些的狮群也很常见。一个狮群成员之间并不会时刻待在一起,不过它们共享领地,相处比较融洽。例如,母狮们会互相舔毛修饰,互相哺育和照看孩子,当然还会共同狩猎。
1、变色龙体长多15~25公分(7~10寸),最长者e799bee5baa6e58685e5aeb达60公分。身体长筒状,两侧扁平,头呈三角形,尾常卷曲。眼凸出,两眼可独立地转动。变色龙就是因为它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
2、雷鸟是鸡形目松鸡科雷鸟属动物的统称,会飞。鸡形目松鸡科雷鸟属动物的通称,体长约40cm,善于奔走,飞行迅速,亦能在雪地上疾驰,但不能远飞,类似山鹑,产于寒冷地区,是寒带地区特有的鸟类。
羽色因季节而异,而与环境一致︰冬季羽毛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这是雷鸟最典型的一个特点。雷鸟与松鸡科其他鸟类不同之处在于脚趾上下均有硬羽。
3、雨蛙以昆虫为食,捕食蚁类、椿象、象鼻虫、金龟子等。雨蛙科的不少成员有很好的保护色,与环境混为一体,也有一些色彩鲜艳,最奇特的是美洲的红眼蛙,静止不动时只显露绿色,不易发现,行动时则显露出体侧鲜艳的颜色,以迷惑敌人。
4、变色蛇是卡普阿斯泥蛇的一种,是近5年来发现的首例新蛇种。它是一种毒蛇,生活在印尼婆罗洲的卡普阿斯河流域,出没于河流沿岸的湿地和沼泽地区,主要以老鼠和鱼类为食。
5、竹节虫的体色呈深褐色,少数为绿色或暗绿色。此虫常可营孤雌生殖,雄虫常较少,未受精卵多发育为雌虫。当受伤害时,若虫的足可以自行脱落,而且可以再生。高温、低温、暗光可使体色变深,相反,则体色可变浅。白天与黑夜体色不同,成为节奏性体色变化。竹节虫植食性。
更多资讯